高度近视人群须警惕 爱尔眼科艾玲:定期检查必不可少
作者:刘罡 来源:小野丽莎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02:20:54 评论数:
四川省调水电机组上网电量,西南网调、国调水电机组留川电量,以及余电上网电量,增值税率由17%降低至13%后,不含税价格保持不变。
今年2月,国家电投和中电联联合牵头发起成立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中控室2区风功率预测工程师站可直接访问外网、CMS系统传输厂内1区生产数据未作有效安全保护、继电保护室的服务器和工作室均有数十条USB使用记录在北京金融街的国家电投总部能源智慧信息平台上,600公里外的内蒙古某风电场运行情况一览无余。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呼和浩特生产运营中心工作人员郭建建告诉记者,而这只是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实践的缩影。在此背景下,国家电投明确智慧能源发展目标,积极拓路智慧能源建设。据了解,在能源智慧信息平台统筹下,源、网、荷、储相关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形成智慧能源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国家电投70%的发电机组已开展或正开展智慧化建设,其中试点省份90%的项目开展了智慧化运营。20182025年,可累计减少煤炭消耗超过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过1.56亿吨、144万吨和109万吨。
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祥民曾公开表示,国家电投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国际)联合清华大学在北科园智慧能源项目中,科学制定算法形成智慧能源操作系统,能源效率提升了30%。作为专业化的智慧能源平台企业,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以期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优势,推动形成涵盖能源生产、消费、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国家智慧能源产业生态。对商业楼、产业园区这样的转供电主体而言,转供电主体电网的公网接入点与终端用户电力接入点之间的配电设施是由转供电主体投资建设的,但收费却按终端用户价格来收取。
新时代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火电行业由于盈利能力差、无增值税退税优惠、增值税税率下降幅度大,业绩受增值税税率下降影响最大。对于今年的形势,天风证券分析称,2018年火电亏损面超50%,不具备更多让利能力。对大水电和核电来说,降价压力基本评估为中性。而核电装机占比小、总发电量相对少,对目标的贡献并不起主要作用。
要认真清理规范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环节不合理收费、不及时传导等问题,切实将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发电企业如果让利不足,通过调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规则等方法,或许可以倒逼其增加交易电量、扩大让利价差,以实现降电价目的。
在降价情况下,消费者理论上购电会更多,所以核电用电量可能会实现较好增长。相比2018年提出的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今年将通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等四项措施在政府性基金、输配电价、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四个环节均有涉及。如果转供电收费价格不建立起分享机制,将很难推行下去,现在的降电价措施就容易反弹。有测算数据表明,此次增值税税率下调可能将提供300亿元左右的让利空间,所以仅在税这个环节,电网可以承担部分降价压力。
专家指出,此次降电价主要让利点对准的是国家税收政策和电网环节。周涛告诉记者,水电业绩主要依赖于来水和消纳,以及折旧运维费用,但这与降水、气候等因素有关,目前可预测性不高。转供电机制或致降价成果反弹除了四项基本降价措施,《通知》在其他要求中还提及针对转供电机制的措施: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电网企业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确保上述降电价政策平稳实施。此次基金征收标准降低,实际降低压力仍然将由电网承担。
对此,展曙光认为,转供电政策在转供电主体的利润及合理支出如何解决的问题上并不明确。在含税价格不变的假设下,当增值税税率下降后,火电行业受益最明显。
展曙光指出,转供电机制没有遵从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在这个欠缺公平性问题的基础上谈降电价不切实际。对此,周涛认为,降低含税上网电价后,水电及核电的电价优势将更明显,有利于提高其上网电量的消纳。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但降低含税标杆上网电价对用电量增加是利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通知》日前发布,《通知》提出采取第二批四项措施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预测水火核压力适中2018年,装机占比最大的火电因降电价承担了较大压力。不过,因为最终还由市场决定,目前难以预测一种被称作可持续发展场景(SDS),在这一场景中,能源生产模式能够最终满足《巴黎协定》提出世纪末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要求。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最终决定投资的燃煤电厂规模仅为22吉瓦,较2015年的88吉瓦下降幅度高达75%,而总投资规模也远低于行业巅峰时期。在《报告》中,IEA提出了两种报告指出了两种可用于计量能源发展过程的方法。
对比两种发展路径,IEA表示,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仍有不足,但当前煤炭领域的资金限制却在向更为严格的SDS场景靠拢。在新兴产业中,政策引导将对减少投资者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FatihBirol表示:在目前投资趋势的基础上,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仍需要更加大胆的投资决策。能源金融研究学者TimBuckley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这份报告指出了我们窥视未来的一条路径,如果仍保持当前的关停速度,我们可能将在2021年迎来煤电产能的最高峰。
对此,IEA署长FatihBirol指出,考虑到目前的能源需求结构,目前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供应领域的投资仍不足以满足能源需求,而对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入也不足以改变整体能源需求结构。IEA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均逐步退出煤炭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没有政策上的引导,化石能源也逐渐失去了资金来源。分析指出,2018年燃煤电厂关停规模已超过新增规模,这很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首次出现煤电规模减少的情况。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国家弃煤的步伐相对较快,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各国煤炭使用量已下降了25%,美国煤炭使用量已经下降了40%左右。
另一种则稍微降低了标准,意味着减少在煤炭使用方面的限制、并减少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而2100年很可能迎来温升2.5℃的情景。尽管新增煤炭投资决定有所减少,但有分析指出,通常情况下投资决定后4年燃煤电厂项目才会最终建成,全球燃煤电厂的产能高峰仍未到来。
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下称《报告》),2018年全球范围内煤炭供应领域的投资小幅上涨2%,这是近7年来该领域投资首次出现了上涨。根据统计,全球范围内仍有236吉瓦燃煤电厂在建,但未来预计有更多燃煤电厂面临退役。
彭博社撰文指出,新增煤炭投资决定正逐年减少,自工业革命至今,已持续了百余年的煤电时代很可能迎来终结。针对化石能源投资规模增速有所减缓的趋势,彭博社分析认为,全球能源市场看似正在向更加理想的SDS道路上行进,然而资源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周期性行业,目前化石能源领域投资是处在暂时性的低谷、还是真正走上了结构性衰退的道路仍是未知。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约为1.8万亿美元,基本与2017年持平。其中,石油、天然气供应领域投资同比上涨1%,包括储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电力领域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下,煤炭供应领域的投资上涨并不意味着煤炭行业的回暖。然而,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弃煤规模已经抵消亚洲国家煤炭行业的新增规模。
根据《报告》,2018年新增燃煤发电规模为22吉瓦,而全球范围内关停的燃煤电厂约有30吉瓦。与此同时,出于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考虑,亚洲国家煤炭行业仍在扩张。
在《报告》出炉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曾强调称,各国领导人都需要停止补贴化石能源产业,在2020年后停止任何燃煤电厂的建设在新兴产业中,政策引导将对减少投资者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弃煤规模已经抵消亚洲国家煤炭行业的新增规模。其中,石油、天然气供应领域投资同比上涨1%,包括储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电力领域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